汇源果汁陷入“无主”之乱
文 | 白嘉嘉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汇源果汁已经顾不上这些。
缺少“大家长”成为了这一国民品牌眼下最棘手的问题,将“内斗”闹上新闻,以求避免成为被分食的蛋糕,或许是它唯一破局的方法——即便这很有可能,也只是另一出“饮鸩止渴”的戏码而已。
8月9日,北京汇源发布《公开信》称,大股东诸暨文盛汇自有资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诸暨文盛汇),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提议,变相剥夺了剩余债权人的选择权,同时指责其操弄公司治理、侵害小股东权益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诸暨文盛汇承诺投资16亿元,但有8.5亿元已经逾期了一年以上。
许多人将这封《公开信》解读为北京汇源遭诸暨文盛汇“空手套白狼”,但梳理汇源遭港交所摘牌、破产重整直至今天的脉络会发现,诸暨文盛汇从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隐藏在诸暨文盛汇背后的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后称国中水务),才是普遍认为将成为汇源果汁“新主人”的那一方。
今天的矛盾公开化的真正导火索,或许是国中水务(600187.SH)放弃接手汇源果汁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而过早交给诸暨文盛汇“代管”的60%股权,成为了汇源果汁引入其他掌舵者的障碍——
你能看到,在《公开信》发布后的几天内,曾经黯然退场的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及其女儿朱圣琴,再一次活跃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1、汇源第二次“失主”
2022年,以专业处理不良资产闻名的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计划投入16亿元成为汇源控股股东时,市场对此充满了期待。
当时,甚至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文盛资产达成这一目标,汇源重整案将成为不良资产重整的经典案例,写进教科书,写进中国经济史。”
但站在文盛资产的立场,或许从未想过长期持有北京汇源的股份。它规划了两条退出路径:
一是“力争三到五年内实现汇源在A股上市”,通过二级市场退出。
二是将手中的北京汇源股份卖给国企国中水务。后者正在谋求由污水处理业务向绿色食品领域的转型,对北京汇源一直情有独钟。
“参与北京汇源不良资产破产重整计划为财务性投资”,“汇源品牌为国内果汁饮料知名度较高的民族品牌,北京汇源重整计划是近年来极为难得的明星重整项目。”国中水务曾对外解释道。
从2022年末开始,国中水务先后3次间接持有北京汇源股权,累计耗资9.3亿。
这些钱大多都用于购买诸暨文盛汇的股权。
去年7月下旬,国中水务筹划现金收购上海邕睿所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累计持有诸暨文盛汇股权比例不低于51%,间接控股北京汇源。
公告发出后,国中水务的股价在短短14个交易日内收获9个涨停板,股价直接翻倍。
这或许正是在诸暨文盛汇承诺的16亿投资只到账了7.5亿(占注册资本约22.8%),且其中约6.47亿资金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北京汇源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北京汇源仍慷慨地将60%的股权交给诸暨文盛汇的原因:
不论是参与方还是观察者,都下意识地认为诸暨文盛汇不过是“代管”,最终的控制权将落入国中水务手中。
对于那个未来——汇源果汁拥有了雄厚的国企后台,国中水务收获新的业绩增长点,文盛资本拿到丰厚回报功成身退——许多人认为已经尘埃落定了。
但像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样,命运的无常,总是在人们认为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显现。
去年9月,也就是国中水务筹划收购上海邕睿的两个月后,国中水务发布公告:上海邕睿所持有诸暨文盛汇52.47%的股权,全部被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冻结。
言外之意,收购被迫拖延。
同步冻结的,似乎还有国中水务对北京汇源的热情。
9月和10月,国中水务披露了新的“花钱计划”:计划使用约1.5亿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而众人眼中“板上钉钉”的入主北京汇源,成为了国中水务公告中“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处于初步筹划阶段”的相关事项,并在今年4月由国中水务正式发公告“拟终止本次交易”。
时至今日,国中水务收购北京汇源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低。
据央广网报道,当年国中水务参与收购汇源时,文盛投资曾承诺,若北京汇源2023年至2025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低于11.25亿元,即平均年扣非净利润低于3.75亿元,就将对国中水务进行补偿。
“简单地说,达不成业绩要求,就会把股份回购回去。”国中水务董秘曾如此解释所谓的“补偿”到底是什么。
汇源正在离及格线越来越远。
根据2023年至2025上半年国中水务披露的数据,汇源虽仍保持年收20亿级的体量,连续两年盈利,但2024年营收净利均呈下滑态势。
2025年上半年更显疲态:国中水务对诸暨文盛汇确认的投资收益仅2207万元,同比暴跌43.76%。
不难发现,那个曾经众人眼中“美好的未来”正在成为一个难以打开的死结——
国中水务对业绩低迷的汇源兴致缺缺,缺少退出路径导致文盛资产对投资北京汇源愈发谨慎,而过早交出的60%股权,使得这家公司缺少建立合理利润分配机制、谋划更长期发展的基础。
汇源亟需一根能够力挽狂澜的主心骨。
2、解铃还须系铃人?
2020年汇源创始人朱新礼父女从公司辞职黯然退场时,一些人认为,这家一度在中国高浓度果汁市场市占率第一,却遭遇“失去的十年”的企业,正在迎来涅槃的契机。
此前,朱新礼构建起的混乱治理架构,被认为是公司的根本问题。
某位从汇源离职的创业老臣在接受《野马财经》报道时表示,“汇源果汁此前的根本问题在于分配机制,劳动成果大多归朱老板一人所有。”
朱新礼的公司治理架构,并没有给初始创业者和经理人团队留出分享成果的空间。
弟弟朱新德原本在汇源主抓财务和生产销售,上市前就被朱新礼踢出公司,甚至一度有去农夫集团当副总裁的念头。
帮朱新礼与德隆和统一进行资本运作的董秘路长青,在汇源成功上市第三天就被朱新礼在内部高管会上骂“功高震主”,未到年底就离职去了忠旺集团。
除了女儿朱圣琴,似乎没有人能长久地留在朱新礼身边。
从2013年到2018年,汇源果汁先后更换过四位总裁,每一个总裁在汇源果汁任职时间都没超过一年半,离职的中高层经理人多达数十人。
易主后,松绑的汇源似乎也确实释放出了许多积极的信号。
一方面,利润分配机制得到了改善。
2023年初,汇源果汁执行总裁咸晓芳宣布,2023年,汇源果汁核心管理岗位薪资待遇持续大幅提高,固定薪将提升20%以上,新晋人员年薪总额将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
另一方面,企业也有了新的发展目标。
同样是2023年,咸晓芳曾喊出希望三年后实现百亿营收。
这一宣言的底气是向上的业绩。2023年1-2月,北京汇源销售额同期增长20%,利润同期增长86%,两个月完成去年一季度的总量。
但如今来看,这些改变只是水面上的浮萍,经不起风浪。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汇源的10名董事及监事中,只有5人有饮品行业从业经历,仅董事长鞠新艳和监事厉小英在2022年之前就在汇源内部任职,其余均由文盛投资委派。
立下百亿目标的咸晓芳,在2024年8月,因严重违反公司财务管理和费用管理的相关规定而被免职。
结合逐年下滑的业绩不难发现,即便朱新礼已经离开汇源,但新的“朱新礼”仍在重复同样的问题,管理层理念的分歧,持续影响着这家公司的运行,一步步将它推向了愈发艰难的困境。
一些耐人寻味的信号显示,或许是为了对抗大权在握的文盛资本,或许是为了给这家迷茫中的企业吃下定心丸,汇源可能正在计划请回朱新礼。
今年3月,朱新礼以汇源集团董事长身份,出席了贵州“村超”的合作签约。
5个月后,汇源内部培训视频流出,73岁的朱新礼激情讲授“四边四问”方法论,强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执行力。
更值得玩味的是,朱新礼之女朱圣琴作为汇源集团副董事长,频频现身营销会议。而顺义区法院公告显示,9月将开庭审理现任董事长鞠新艳与公司的决议效力纠纷。
就在北京汇源发布《公开信》后,一篇题为《汇源“内斗”!创始人朱新礼要出山?》的文章,被多个公众号大量传播。
但朱新礼的回归之路注定布满荆棘。截至今年8月,他身上仍背负着25.85亿的被执行金额尚未清偿。
可问题是,除了他之外,还有谁具备足够的威望带动荡中的汇源力挽狂澜?或许局中人已经想不出第二个答案了。
3、博弈才刚刚开始
汇源今天的内斗实际上早有预兆。
今年五月,网上就曾出现过关于汇源“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悲剧”等言论,只不过当时北京汇源对此发布了一份《关于网络谣言的严正声明》,表明“经营状况一切正常,并持续改善。”
其中特别指出,不实言论“严重伤害了创始人朱新礼先生的个人情感及名誉。”
作为一个历经30年风雨的老品牌,汇源一度是国人心中果汁的代表品牌,甚至还是健康饮品的代表。
当时,观察者网曾快评“对待汇源果汁不该幸灾乐祸。”
多数人希望看到汇源东山再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已经“卷起来”的果汁行业,汇源面临的难题并非换一个掌舵者就能迎刃而解的。
在农夫山泉、统一等企业的快速追赶下,汇源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下降。
数据显示,2024年,农夫山泉的果汁饮料产品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5.6%,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双位数增长。统一的果汁品类也实现了正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36.05亿元,较去年增长5.9%。
相比之下,营收下滑的汇源并不出彩。
此外,山姆、盒马等商超也在通过供应链优势加码自有品牌,它们的创新产品,正在成为汇源亟需突破的藩篱。
例如山姆的羽衣甘蓝汁、红心苹果汁等产品,均收获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而汇源果汁官方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仍是100%果汁品类,其他品牌疯狂赛跑的蔬菜汁以及特色水果汁赛道,汇源涉足并不深。
多方夹击使得汇源的脱困之路更显困难重重:
国中水务的渐行渐远表明,无主之乱的本质是发展之困。
类推到公司治理,当平台的发展陷入停滞,拥有更高追求的人才便会纷纷离开,朱新礼搭建的治理架构或许是诱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换而言之,汇源即便能在与文盛资产的博弈中获得上风,如许多人所猜测的那样迎回朱新礼,在渠道和产品端已经渐渐失势的汇源,能否在身背债务的压力下拿出打破僵局的新产品、新模式,仍需打一个重重的问号。
此时,不妨将时间拨回2001年,朱新礼和德隆系掌门人唐万新在乌鲁木齐喝咖啡的那个时刻。
当时,汇源果汁雄踞国内果汁饮料的第一名。朱新礼却苦于资金短缺无法大干一场。
朋友介绍双方认识后,汇源迅速借德隆系的资本运作优势做大,而唐万新却因将合资公司当成提款机而陷入了麻烦,被朱新礼用一个简单的对赌协议扫地出门。
这是汇源资本化运作的起点。而今天仍趴在北京汇源账户上的6.5亿现金和欠缴的8.5亿投资,或许正是朱新礼眼中,那根为数不多能撬动奇迹的杠杆。(完)
参考资料:
网易财经:汇源澄清破产传闻背后:债台高筑对赌承压
潇湘晨报:汇源果汁要来A股,国中水务拟接手,昔日巨头能否“翻身”?
食品内参:国民品牌归来,重整完毕后,新汇源的百亿是新坑还是新起点?
野马财经:汇源果汁的“接盘侠”是什么来头?
新京报:声讨诸暨文盛汇“空手套白狼”,汇源重整能否如愿?
21世纪经济报道:汇源纠纷背后:遭董事长起诉,创始人朱新礼或“闪现”
每日经济新闻:国中水务终止收购汇源果汁!标的公司股权冻结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民营AMC龙头文盛资产被指转移资产 汇源果汁登A之路再生变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