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下一代CAR-T呼之欲出

在目前的创新药市场,CAR-T呈现烈火烹油之势。远的不说,强生/传奇的拳头产品西达基奥仑赛(CARVYKTI)上市数年销售增长仍然非常可观:2025年Q2,CARVYKTI的销售额达到了4.3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136%,环比增长也达到了18.9%。

在传统CAR-T技术如火如荼商业化的当下,它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例如价格昂贵,需要个性化定制等都是老生常谈。在这个基础上,下一代CAR-T技术正在生根发芽,而in vivo CAR-T技术(体内CAR-T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它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将CAR-T技术带向更多对其有治疗需求的受众。

01

两种CAR-T对比

正如前文所说,CAR-T技术的问题算是老生常谈: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制备过程是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治疗,所以治疗价格居高不下。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通用CAR-T疗法的过程:其中需要先通过采集患者血液,从患者或健康供体的外周血中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进行离心以去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得到白细胞分离液;然后用方法将T细胞分离出来(例如最典型的磁珠阳选法:使用抗CD4/CD8或抗CD3抗体偶联珠子进行阳选)。

将T细胞分离和富集之后,再把T细胞活化、备用。然后就是T细胞变成CAR-T细胞的关键过程——基因转导了: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病毒作为载体,将CAR基因转导进入备用的T细胞中,它就成为CAR-T细胞了。之后再把CAR-T细胞进行培养使其扩增,最后将其回输进入患者体内。大体疗法为这么个过程。

图片来源:CAR-T cell manufacturing:Major process parameters and next-generation strategies

在这个过程当中,生产单人份CAR-T细胞成本约为8万美元。在CAR-T的整个生产流程中,占用成本最多的是培养及转导CAR-T所用的培养液、质粒、核酶、病毒载体等耗材,占用了成本的约一半,具体金额在5万美元/针左右。因为是个性化定制,没办法通过扩大规模把成本打下去。其中,所用病毒载体的GMP生产约占总成本的30%,只要能把规模扩大,那么打下成本去是很容易的事情。

除了成本之外,传统CAR-T技术还有其他有待提升的地方,例如从分离患者血液到回输CAR-T细胞液给患者的时间间隔长达数周,这期间非常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进展。如果有能够直接输注几天起效的药物,那是再好不过。

而体内CAR-T技术就是奔着这些缺陷去改进的:它把带着CAR基因的载体输注入人体内,将CAR基因通过慢病毒载体整合到体内基因组。使得CAR蛋白表达在T细胞表面,从而使T细胞转变成为CAR-T细胞。这将使得CAR-T疗法告别个性化治疗,实现通用治疗,从而将成本大幅度打下。

众所周知,CARVYKTI的价格达到了46.5万美元,而国内的CAR-T疗法价格也普遍在100万-120万元。动脉网预测,如果体内CAR-T技术实现了商业化,那么其价格将降至传统CAR-T疗法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除了成本大大得到了降低,体内CAR-T技术也不需要进行体外分离T细胞,活化,转染,扩增,再回输等操作,而是直接注入转染基因,这将使得其生效时间大大加快,只需要数天就可以看见疗效。

02

最早的临床数据

那么,该项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已经有临床数据能看到了吗?EsoBiotec SA,一家名不见经传的biotech,已经率先打造出了IIT临床数据。并且目前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发表在柳叶刀上。本次研究涉及的管线名为ESO-T01,靶向BCMA,这是血液瘤的常见靶点,相信不用多做介绍。

在对其进行的改造上:对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glycoprotein G这一蛋白的关键残基进行了突变,以此来规避慢病毒对人体细胞的广泛攻击性;病毒膜被改造以过表达CD47,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此外还有较为常见的:嵌入TCR抗体以获得对T细胞的靶向性;MHC-I类被敲除以降低免疫原性。

图片

图片来源:In-vivo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CAR T-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临床前研究中,该药就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如图所示,在注射了ESO-T01之后,可以看到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得到了显著的控制,并且随着剂量增大而控制得更好;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小鼠的存活率在40周以后拉开了显著的差距,并且也和剂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图片

图片来源:In-vivo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CAR T-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附录

临床前试验的结果大抵如此。临床试验上,共入组了四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确诊表达BCMA,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疗法,且病情进展或对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

最后疗效上,截至2025年4月1日,所有患者均完成了2个月的随访,其中前两名患者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患者1在第2个月达到严格的完全缓解,所有髓内和髓外病变均消退,而患者2在第28天达到严格的完全缓解,病变完全消退。患者3和4达到部分缓解,到第28天肿瘤病变缩小(2名CR,2名PR,100%ORR),但目前安全性相比传统CAR-T确实还是有所差距:3名患者发生了3级的CRS,一名患者发生1级的CRS,而现在传统CAR-T技术基本是1-2级CRS,三级CRS已经极少。

体内指标如下图所示:外周血中的CAR-T细胞在第4-8天首次被检测到,并在第10-17天达到峰值,并且在骨髓、肿瘤组织、胸腔积液和脑脊液中也可检测到。

图片

图片来源:In-vivo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CAR T-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附录

有一点值得注意,根据小鼠有效剂量计算,SO-T01的起始剂量设定为人类等效剂量的十分之一,尽管如此,它在输注后0至28天产生的最大浓度和曲线下面积与idecabtagene vicleucel和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相当。这说明该药可以在较小的剂量下产生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将来对于成本又是一大节省。

体内CAR-T的临床数据,大抵如此。

03

巨头在all in

目前来看,国内外都有大型药企在押注体内CAR-T疗法。

国外来看,近期最为知名的自然是艾伯维收购Capstan,收购价格达到了21亿美元。

Capstan它的看点在于递送平台:它的in vivo CAR-T不是病毒递送,而是LNP载体递送,该递送方式会使得给药相对频繁,不过这样方便实时调整剂量,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同时,短期CAR表达将限制CAR-T细胞衰竭的诱导,这是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另一个主要机制。

此外,它的主打管线主打的适应症是自免,目前正在健康人群中进行临床I期试验。

国内方面,云顶新耀的体内CAR-T进度在国内处于极其领先的状态,它的递送方式同样是LNP载体递送。

结语:CAR-T早就该进行革命了,目前高昂的价格普通人无法承受。希冀一项创新药做出来,能够让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使用,这才是创新药研发的目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使用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加入圈子

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