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极氪终于好管理了
文源:源Auto
作者:潘卓伦
7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发布公告,披露对极氪私有化的最新进展。
“于2025年7月15日(非交易时段),本公司、合并附属公司及极氪订立合并协议,据此,本公司将透过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价及极氪美国存托股份(不包括除外极氪股份)进行私有化。”吉利汽车在公告中称。
据悉,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吉利汽车本次私有化极氪的现金代价总额将达到约172亿元人民币。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并在纽交所退市。
从“最快美股上市的中国车企”到即将被吉利汽车私有化只过了1年,足见“一个吉利”战略的决心。
01
一切为了降本
关于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的原因,吉利汽车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桂生悦在今年5月的财报业绩会上就有提到。
“踏入2025年以来,吉利开始进行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整合,整合中开始出现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涉及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整合的效率和为整合而产生的沟通成本问题;二是吉利和极氪团队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实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桂生悦表示。
因为各自为主带来的问题,吉利和极氪的智能座舱“黑历史”便是典型。在吉利引入魅族的Flyme Auto之前,吉利银河、领克、极氪等品牌都有各自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但毕竟研发资源有限,始终不能同时令所有品牌的车主都满意。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白热化之下,不同品牌之间的内耗也无可避免。在20万-30万元区间,吉利阵营曾出现过4款同架构同平台车型内卷的局面。
如今,随着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回归“一个吉利”,这样的内耗将大大减少。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比较容易感知的方面,是生产制造降本之后带来的新车价格。
据前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透露,极氪和领克的合并,可以让公司在研发上节省20%,在这样的背景下,极氪今年推出了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极氪007GT。如今在“一个吉利”战略之下,极氪的降本空间和新车价格惊喜值得期待。
而对于吉利汽车来说,私有化极氪也有望提升盈利能力。根据吉利高层们在“一个吉利”说明会上透露,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有机会令企业采购成本降低3%,企业研发效率提升10%-20%,营销和经营成本降低10%-20%。这将会是至少十位数级别的降本增效收益。
02
吉利告别“多生孩子好打架“
吉利推行“一个吉利”的原因,打开吉利控股集团的官网就能清楚。
光整车制造相关业务,吉利控股集团在国内就有吉利汽车集团、极氪科技集团、莲花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极星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等6个不同板块。这放在市场环境蒸蒸日上的时候,可以基于规模效应实现经营效果的最大化,但在当下,反而成了累赘。
从企业经营业绩层面看,包括莲花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极星集团等板块的表现都不符预期。然而,这些业务板块或许暂时没有极氪“幸运”。
“对于这些品牌,我们没有任何由吉利汽车来收购的计划。”按桂生悦的说法,极星、莲花集团等不属于吉利全部拥有的品牌,中短期内更多还是要靠自己。另外,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李东辉也表示,在极氪之外,吉利控股集团目前没有对于其他已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的计划。
事实上,这不是吉利第一次回归“一个吉利”。
2007年前后,吉利就经历过“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时期,这家民营车企当时推出过全球鹰、英伦、帝豪等品牌。当时这些吉利子品牌面临的问题是高端化市场未打开,几个品牌只能在空间有限的中低端市场“窝里斗”,始终打不开局面。
到2014年,吉利下定决心取消上述三个子品牌,回归“一个吉利”。从那一年开始,吉利陆续推出博越、博瑞等挂着吉利标的精品车,逐步反超长城成为中国品牌“一哥”。
回归到眼下,从大盘看,吉利在大踏步向前。财报显示,吉利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4%。今年以来,10万级的星愿和15万级的星越L长期霸占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销量榜,分别在纯电和燃油两个市场中,成长为不需要带定语的销量冠军车型。
不过在中高端市场,吉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销量数据显示,近半年(2024年12月-2025年5月)20万以上新能源车市场中,吉利阵营仅有极氪7X一款车型进入到销量TOP 20之中,累计销量33463辆。同期,小米SU7以158282辆的成绩高居第二,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
20万以上的纯电动车甚至新能源车市场,成为吉利肉眼可见的盲点。而这也将是“一个吉利”之下极氪的首要任务。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